中美贸易战下的机会与风险(中)
2018-05-08 14:20 何绍伯
贸易战下的中国环境
我们在“中美贸易战下的机会与风险(上)”中重点分析了中美战略的核心主导思想以及在不同时期的战略、战术对各自产生的影响。本文我们重点分析贸易战成美国霸权延续的必须选项,以及201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从战略和战术上的应对之策略。一、为确保美国霸权延续,继续贸易战是确定选项

贸易战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更重要的还是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全方位综合实力较量。特朗普上台后,在以美国优先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其充分利用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优势,无论是对中国还是盟友,火力全开。只不过因中国这个羔羊实在太大太诱人,一直梦想剪中国羊毛,不过这次失手导致其收效不大,反到被中国在半路截胡,其甚为恼火。
2008年受次贷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导致其2008年、2009年经济均为负增长。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形势恶化、贫富分化导致国内反全球化、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10年中国又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此时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占全部货物贸易逆差达到40%有余,这对美国来说,中国已经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构成冲击。
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随即实施QE量化宽松政策,在美国实施QE的基本目的达到后,美联储在2013年5月开始暗示要退出QE,其实质就是准备开始用老套路加息手段“剪羊毛”,吸引资本回流美国本土收割全世界。美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2013年就开始演绎“狼来了”的加息故事。当时,诸多经济体还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完全没有喘息过来,美国对于何时真正退出QE加息的问题,仍然要考虑中国、欧盟等经济体的感受,所以美国迟迟没有动手加息,直到2015年12月才实施本轮加息周期的第一次加息。
美国加息其杀伤力是强大的,还没有正式加息前,诸多国家货币就崩盘了。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委内瑞拉、土耳其、墨西哥、安哥拉等国家无一幸免。
中国受到美国加息的冲击也是很大的,好在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没有加息前,2014年(2014年12月末)外汇储备为38430亿美元(最高峰为14年6月底39932亿美元),而2015年12月美国首次加息后,中国2015年度(2015年12月末)外汇储备已经下降到33304万亿美元,短短一年时间外储减少5126亿美元,想想后怕。好在中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才将外汇储备稳住。大家后来所知道外汇兑换严格管制、打击地下钱庄等就是防外汇进一步流失的措施之一。
在2016年,我就预言美国此轮加息周期最迟在2020年前后会尽快完成,然后最迟2021年前后开始进入降息周期,现在仍然坚持这种观点。美国目前的经济也许并没有他们数据所说的那么好(只要是为了美国利益,美国的数据也是可以修饰的嘛),当然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差,毕竟其实力在那里。但从美国国内环境分析,通胀回升,加息加快,股市高位横盘,其经济周期高位筑顶信号越发明显,这些都不支持本轮美国加息周期过长。
二、20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应对之策
2008年经济危机至今已10年时间,现在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与危机当时已不能同日而语。在此期间,我们不断调整战略,优化战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我们虽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但在某些方面却仍然危机四伏,深藏隐患。
10年间我们实施了以下关键大事,并有效进行战略布局。
1、出台4万亿刺激政策
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随即实施QE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则推行了所谓的4万亿刺激计划,由于我们对4万亿的投向缺乏科学的前瞻性指引等调节的措施,其结果就是地方政府开始拼命的找银行借钱进行投资拉动GDP,最终地方债务急剧增加。同时随后的几年,我们广义货币M2的增速同样保持2位数增长,2009年达到惊人的27.58%,截止2018年5月我们M2余额174.31万亿元(关于M2与经济趋势问题,我将在“中美贸易战下的机会与风险(下)中的投资风险与机会”文章中分析)。
要知道,美国同期实施QE量化宽松,这就导致大量资金同样流入中国,然后这些美元被强制结汇,印成相应的人民币发行到国内。也就是说,人民币的印钞是来自于美元的输入,有多少美元进来,就印多少人民币。这些资金打着各种幌子进入到了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及铁路、公路、机场等政府的投资项目上,酝酿了巨大泡沫。政府一说上项目,大家就一拥而上,比如:本来一个好端端的光伏项目,迅速从供不应求变成了产能过剩,导致光伏企业大量破产,留下一堆债务丢给银行,类似这样的债务多着去了。现在房事、地方债务、企业债务(特别是国有企业)已经成了烫手山芋(将在“中美贸易战下的机会与风险(下)中的投资风险与机会”文章中分析)。
这也许就是2018年6月14日,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原行长周小川也认为,在取得成绩和改进的基础上,还有很多未尽事项。与2008年时应对金融危机所提出的想法、政策相比,实际做到的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个是有些政策机制存在争议,还有一个就是有些想要出台的政策和机制确实和经济复苏有一定的冲突,经济复苏如果没有实现,有些新的措施出台就有可能给复苏带来负面影响。
2、十八大后,深水区改革攻坚克难,继续加大反腐
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阻力越大,越需要改革者的勇气与担当;利益越复杂,越需要改革者的智慧与审慎。这是十八大发出的声音,随后,我们看到无论是哪个领域,都得到强有力的推进,打虎拍蝇常态化进行。反腐不但净化了官场土壤,更为深水区的改革攻坚克难打下了坚实基础。
3、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彻底打开门户
2013年8月,上海自贸区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打开门户,让全球贸易流向中国,这不愧是中国推出的一步高招。我们知道新加坡就这么一个小国家,靠的就是建立了一个全球海上物流的中转与金融结算地,从而在亚洲经济领先。上海也 具有新加坡的优势,假设让海上物流都经上海洋山深水港停留,并且在自贸区进行金融结算,那可不得了。当然,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放金融领域,让各国的货币自由结算,我们现在的这个短板正在快速补上。
现在我们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在全国多地推广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这必将加速全球贸易流向中国。
4、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9月和10月,我们的领导人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最终形成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咱们提出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全世界在中国的主导下大联合,实现共同富裕,这招有点类似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提出的允许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然后就共同富裕了,还是挺管用,只是还需要时间而也。当然,我们不能怀疑咱们执政党的能力,否则将错失最佳机会。记得中国领导人刚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时,我们好多国人都不相信,说这是忽悠全世界,直接藐视轻视,其结果是痛失最佳布局机会,只能呵呵了。而那些善于把握机会的企业和企业家,现在好多已经进入收获期了。
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进一步充分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对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挥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5、中俄联手开展能源合作
2014年5月22日,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期限30年,并且中国提前预支了一部分资金给俄。
这份合同的重大意义在于,中俄开始了紧密的利益绑定,在美欧的敌对关系渐渐形成之时,俄罗斯需要找到可靠的能源出口国。而中国在随时可能爆发的能源危机下,急需找到一个可靠的能源供应来源,再加上中俄的经济结构完全是互补型,又有一个共同的对手美国,于是我们就一拍即合了。
围绕一带一路中俄合作开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修建欧亚高铁,将俄罗斯,中亚各国,伊朗,以及欧洲联通成一个整体。如此一来,欧亚大陆经济圈形成,今后美国也就没有插手之地了。
6、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动美元奶酪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又名金砖银行,在2012年提出,2015年7月21日开业。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部落户上海,注册资本1000亿美元,由各国平摊。这一步是从金融领域避开美国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众所周知,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和IMF,给的任何贷款都是带有各种苛刻条件的,恨不得拔你一层皮。金砖银行虽然暂时还是先用美元作为通用货币,不过今后完全使用金砖国家自己的货币互换来代替美元是一定的。
金砖五国中国、俄国、印度、巴西、南非可不是小国,是GDP占世界一半的重量级联盟,并且还有两个军事实力一流的国家中国、俄国做保护伞。这一招也是对着美元世界货币地位去的,这可是美国最为恐惧的核心利益。毫不夸张地说,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就是要动美元的奶酪。
7、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为碳人民币奠基
2016年9月3日中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进,对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有着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已红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相信在二三十年后,将会逐步形成“碳-人民币”体系,有如当初美国人设计的石油美元一样。
8、中国原油期货,动美元根基
2018年3月26日中国正式推出“中国原油期货”。本人曾在2017年6月16日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原油期货”为标题进行过相关分析。中国推出原油期货,除了我们常讲的形成中国原油及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机制降低国内炼化企业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外,我想更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第二大的原油消费国和重要的原油进口国,但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是没有主导权与定价权的。迄今为止全球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用美元来定价。从原油市场角度来看,中国原油期货正式挂牌交易后,“美元石油”和“石油美元”几乎长期作为左右国际大宗货物和货币市场的唯一要素的时代从理论上宣告结束,“人民币石油”和“石油人民币”的应运而生,将是新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格局无论如何演变,我们将会有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出现,如:人民币原油、人民币铁矿石、人民币天然气、人民币黄金、人民币碳……人民币必将在国际化舞台上大显身手,形成主导核心地位。
如果我们把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比喻成动美元的奶酪,那么中国原油期货的正式运行则是动美元根基。
9、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打通外资流入通道
现在美国一边加息,一边全世界搞事,目的都是为了让世界多点动荡,让世界各国的资本回流美国本土好“剪羊毛”。但是最多羊毛的中国,也不可和97年金融危机时同日而语,现在中国综合实力已经上来了,中国的策略同样在利用美国加息导致其他国家投资环境恶化时,对全球资本流动方向产生积极影响。
今年加大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力度,放开了外资开设银行、证券公司的比例限制。在2018年6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实施新一轮外汇管理改革,取消QFII每月资金汇出限制;取消QFII、RQFII本金锁定期要求;允许QFII、RQFII对其境内投资进行外汇套保,对冲其汇率风险。
这些措施,将进一步简化管理,便利操作,大大激发境外机构投资热情,促进境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双向开放。
目前,美国资本市场在高位,中国资本市场在低位;中国是高储蓄率且有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而美国是个储蓄率极低的国家还负债经营;中国现在不但加快推进改革还大幅放宽资本准入政策,美国却搞贸易保护主义……
试想,这些资本是选择流向中国还是流向美国,从现在美国政府的行为分析,有多少资本真正愿意去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投资呢?虽然中国自身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些领域的风险还很高,但中国的投资环境明显比美国会更好!投资机会更多!投资风险会更小!历史潮流所决定: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退!
综合来看,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特别是外围布局),至少2050年前的战略核心框架基本成型。目前的困局在于内部自身的问题能否取得全面胜利,特别是排在三大攻坚战首位的“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