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下的机会与风险(上)
2018-04-10 14:19 何绍伯

贸易战是中美深层次问题博弈的浅层表现之一。众所周知,自从二战后美国就以其强大的政治威信,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际通用货币美元,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利益的霸权体系称霸全球。对于美国而言,如何阻碍并遏制东方大国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由其领导,始终是其核心主导思想,只不过在不同的年代,其战略侧重点和战术手段不同。
美国针对中国不同时期的战略以及战术,对于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中国来说,最多起到延缓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崛起时间而也。至少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为止,其收效是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
对于在2018年6月15日美国无情撕毁在此之前就贸易问题与中国达成的阶段性协议,我们不应该感到意外。与其说是中美贸易战,我想理解为美国与全球经济体的贸易战更符合美国优先战略。今后类似现象还会更多,而无论美国总统是谁。
在世界格局发展重大变化的趋势下,中国作为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导者,无论对企业还是老百姓个体,其意义和影响都必将是深远的。我们有必要对中美贸易战的深层次背景及其逻辑关系有个清晰认知,未雨绸缪,在防好风险的同时有效把握大势下的机会。
为此,本人将从“新中国成立后之大事件回顾”、“贸易战下之中国环境”、“贸易战下之投资机会”三方面进行分析。今天推出“新中国成立后之大事件回顾”。
一、新中国成立后之大事件回顾
在1949年新中国没有成立之前,我们没有像样的工业基础,更谈不上工业体系,农业耕种也是较为原始的落后方式,当时,中国仍然处于内忧外患的极其困难局面。即使1949年建国后,乃至1979年与美国建交的30年间,我们仍然处于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温饱需求为核心的内部矛盾阶段。基础农业建设、基础工业建设、基础国防建设等是那时最根本任务。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在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等人的高瞻远瞩与运筹帷幄下,中国才充分利用美苏之争的矛盾,成功缓解了外围压力,得以集中精力快速进行基础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建设。随后的1978年,邓小平同志推出改革开放举措,并以“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之战略,让中国成功渡过一次次难关,得以发展壮大。
2012年十八大后,我们的战略思想有了明确的转向,逐渐以“韬光养晦、主动作为”的新战略思想展示于世界(2012年习近平同志讲:中国不仅要扮演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更要成为国际关系新规则的制定者和国际新秩序的缔造者)。此时美国似乎方恍然大悟,不过此刻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美国已到有心无全力阻止我中华之崛起境地。但毕竟美国的综合实力不是一般的强大,中国要想突出重围战胜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重任,其过程必将是史诗般地惊心动魄,也必将付出一定代价。
我们回头梳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18年间发生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部份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关联到当时的内外部环境,就能充分领悟到中美间不同时期的核心战略思想,对相互间的影响。
1、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远东及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如果我们不将美国军队打回“三八线”,离我们的北大门尽可能远点,中国必无宁日。
2、抗美援越战争

越南是中国的南大门,同样攸关国家的安全,与抗美援朝战争一样重要。试想如果中国不实施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国岂不是置于美国势力范围之内。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3、中苏珍宝岛之战

中苏珍宝岛之战可以说是中国与美国建交前的高招与妙招。通过珍宝岛之战的烟雾弹,让美国感受到中国与苏联已彻底交恶,中国必然会配合美国共同对付苏联。珍宝岛之战,中国用较小的代价(阵亡约70余人)取得了美国实质上的信任,中国最终能在1979年1月与美国建交,珍宝岛之战必有功。
4、1989年4月天安门六四事件

在他们的煽动下,首都及地方一些高校的学生大批涌上街头举行游行活动,西安、长沙等地的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进行了打、砸、抢、烧,学潮迅速发展成为动乱。4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社论,指出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社论号召大家紧急行动起来,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制止动乱。但是,形势并没有好转。5月19日晚,中共中央决定在首都部分地区实行戒严,但少数暴乱分子煽动一些人与戒严部队对抗。同时,上海、广州等地也接连发生暴徒冲击党政机关、破坏交通设施等严重事件。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暴乱。
这场政治风波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秩序,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进程,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平息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胜利,巩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阵地和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也给党和人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
事件当年美国众、参两院通过了《关于美国国会通过制裁中国的修正案的声明》,对中国政府进行施压。
5、北京2000年奥运会落选事件
1991年2月26日中国奥委会讨论通过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1993年9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蒙特卡洛投票决定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1993年9月23日下午2时30分,北京申办城市代表团在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上做陈述报告,45分钟的陈述报告获得委员们的好评。在投票正式开始后,第一轮土耳其伊斯坦布 以6票遭到淘汰,德国柏林在第二轮中败北,英国曼彻斯特在第三轮遭到淘汰。进入最后一轮决战前,斯威士兰籍委员突然以必须紧急赶回国内为由离场,原本在场的89名委员只剩下88名。
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2点30分,萨马兰奇主席在蒙特卡洛路易二世体育场宣布了悉尼获得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仅以2票之差落选。
北京2000年奥运会如果没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暗中捣鬼,中国至少可以提前8年将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展示给全世界,并且通过奥运会产生的各种效应,加快带动和促进中国经济腾飞。
6、台海危机事件
1995年5月22日,美国突然宣布,克林顿总统决定允许李登辉“访美”,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台海危机。美国先后调调遣了部署在菲律宾的‘独立’号航母战斗群以及波斯湾的“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近40艘美国军舰开进台湾海域。
台海危机,让中国真正意识到军事实力的严重薄弱,从此中国军事才开启了真正的现代化进程。
7、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

被炸事件,让我们更加坚定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埋头苦干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最终才有我们今天的厚积薄发,隐型战斗轰炸机才敢于亮剑。
8、南海撞机事件

南海撞机事件后,激发了中国电子技术在军事上加快应用的步伐,使我军在研发和改进敌我识别系统上有了长足发展。
9、美国“911”事件

"911"事件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最为严重的恐怖攻击行动,遇难者总数高达2996人,联合国发表报告称此次恐怖袭击对美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生产总值的2% 。此次事件对全球经济所造成的损害高达1万亿美元左右 。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为了谋求中国的合作共同“反恐”,最终中国在美国支持下,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美贸易关系纳入到 WTO 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之内,中国融入全球化。随后在美国的10年反恐时间,中国抓住机遇迎来1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大繁荣,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10、亚太再平衡战略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是美国提出的一项对外政策,战略要点包括:在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财富与权力中心的背景下,将美国军事、政治和外交资源的分配向该地区倾斜;通过参与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介入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增强美军在亚太的超级优势,并制定以威慑和击败中国的“反介入”实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军事战略;其最终目标是强化美国的亚太“领导”地位,实现亚太地区内部的“再平衡”等。
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的主要目的仍然是限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
11、南海仲裁案
2012年4月菲律宾与中国的黄岩岛事件,为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正式向联合国海洋法法庭提请针对中国的“仲裁”埋下伏笔。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判菲律宾“胜诉”,并否定了“九段线”,还宣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此次事件背后推手美国,其国务院发言人在7月12日发表新闻声明称,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公布的所谓“裁决”对中菲双方“都有法律拘束力”,希望双方遵守“有关义务”,并以此为契机恢复和平解决争议的努力。
随后的长时间内,美国频繁派军舰到南海搞所谓航行自由,臆想由此达到影响和牵制中国发展的目的。浩渺南海,潮起潮落,正如王毅外长所说,谁是南海的主人,谁是过客,历史终将会给出答案。
12、中美贸易战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中美涉及5次较为严重的贸易摩擦事件,2012年前美国常拿汇率操纵国说事。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在2018年1月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后,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越演越激烈。直到2018年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从而贸易战正式开启,达到阶段性高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美从过往贸易摩擦演变到今天的贸易战,是必然的。试想,当习惯于以老大姿态领导世界的美国,突然发现有个小弟很不听话,关键是实力还很牛、对自己领导地位威胁足够大的时候,想想你会怎么做?